席时珞
席时珞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疆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擅长楷书,魏碑是看家本领,今年72岁。他的书法上至文人雅客达官贵人,下到普通百姓都特别喜欢。他的字端庄大方、中庸平和、收放有度、道法自然、干净利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今,获得各类书法比赛奖项无数。他的书法作品除被广泛收藏外,还在新疆天池、南山、河南、广东、湖南、福建等十多个城市刻碑。
早在几年前的一个书画展上见过席时珞,再次见到他时,发现老人又添了几许白发,肤色较先前黑,瘦挑的高个,;老年斑爬在脸上,依然是那张谦恭的笑脸,和蔼可亲如刚等到孩子回家的老人。
他的家从客厅到书房陈列简单而贵气,红木家具古色古香,书房长桌上放着写字需要的物件,窗台上摆着各式奇石,书柜里尽是盆、盘、碗等摆设,老人说“都是仿造的,真的买不起,假的当真的看”。
席时珞1936年生于江苏吴县一个书香世家。受父亲影响,他5岁起开始练字。15岁考上西北银行学校,17岁调干来新疆人民银行工作,后来组建银行学校,他在新疆银行学校从事教学和工会工作直到退休。
他认为书法是个融合的过程,悟性很重要,但写字一定没有捷径可走,书法是要靠时间去磨练的。他的榜样就是父亲。父亲写得一笔好字却无人知,去世时只将一些书写的字留给他。他琢磨父亲的手法,感叹父亲手法的魅力。为了纪念父亲。他把父亲的字汇成一本书出版,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这本书得到书法界人士的一致称赞。
与甘肃的不解之缘
甘肃定西是全国贫困地区,属于山区,干旱缺水,特产是土豆。就是这个贫困县几年时间让席时珞去了14 次,总共去甘肃各地68次,去过26个县。粗略估计他的字单在定西最少有2000幅以上。
席时珞跟甘肃定西的缘分源于一位从那来新疆出差的警察,警察看到席时珞的字后很喜欢,极力相邀。席时珞去了以后,人家将一刀半纸裁开,总共是300张,让席时珞留墨纪念。看到大家如此喜欢他的字,席时珞将300张纸写完全部奉送,只换了一张回新疆的火车票。时隔不久,电话频频来请,由当地的画廊组织,席时珞去交流,一时间洛阳纸贵。
席时珞说,甘肃定西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农民家里可以家徒四壁,但就是喜欢在自家墙上挂字或画。一次,有个农民推着一车土豆到集市上卖,把卖了土豆的钱用来买席时珞的字。他听说以后很感动,叫画廊的人给那个农民再送两幅字,分文不收。就这样一次次被邀请一去再去,前后去了14次,至今还在邀请他去交流方法。
魏碑尽显英雄本色
魏碑是席时珞的拿手绝活,也是他被人们喜欢的最主要理由。截止目前,他已经写了8块巨碑,成为全国书写碑文高手。被称为“江南第一楼”的南京“阅江楼”,正厅所刻明帝朱元璋撰一千二百字的“阅江楼记”,高两层楼的巨型碑墙和楼侧汉白玉雕刻“阅江楼记”,均出自他手,文字之多,碑体之大,国内少见,曾被誉为全国之最。

阅江楼记

阅江楼外景

阅江楼记

大殿内景
新疆有三块他写的魏碑:新疆天池的“天池赋”,乌鲁木齐南山风景区“绿野山庄序”碑文,石河子也有一块为广东雷州市刻写的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三千七百字的书谱,长26米,高2.5米,此碑现被誉为“神州第一碑”。几年来写过的8块巨碑,只有南京阅江楼的碑文给了钱,因当时在全国征稿,一个字3元共1200字,给了3600元。就如同大家看到巨幅“天池赋”、“绿野山庄序”、“甘肃瑶池赋”后跟席时珞调侃,每幅怎么也可以有几万吧,而这些都是分文不取的。

天池赋


晓园记

绿野山庄序

雷州碑刻

雷州碑刻
老人的话很简单,谁的字好谁的字坏结论尚早,“三百年后论英雄。不经过时间的考验,不经过社会的考验,吹的再大、捧的再高也没有用的”。
书法既是心灵笔墨的物化、精神世界的外化、人格的修炼,又是情趣的欢畅宣泄。席时珞的书法,端庄雄健、潇洒自如、或露或藏,刚柔相济。我们忠心祝愿这位连续多年被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评为“德艺双馨”的书法家:夕阳云霞红,纸上笔墨健。书法通四海,美誉传千古。
人物档案:
席时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疆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擅长楷书、魏碑。
人生格言: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